今天是2025年5月10日 星期六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→文章内容

黄庭坚生平简介

时间:5/10/2025 6:27:00 PM 点击:5

作者: 来源:本站整理
  •        黄庭坚(1045年8月9日—1105年5月24日),洪州分宁(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)人,字鲁直,小字绳权,自号山谷道人,又有黔安居士、晚号涪翁等称呼,人称黄太史、黄山谷、豫章先生,后世恭宗德佑元年(1275年)谥封“文节”,故也被尊为“黄文节公”。

    童年与少年时期

    家学渊源:

    黄庭坚出生于一个书香四溢的世家大族。祖父黄湜在仁宗嘉祐二年(1057)高中进士,官至给事中,获赠通奉大夫、朝散大夫。父亲黄庶,于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考中进士,一生多在州郡担任属官,直至代理康州知府。黄庶对杜甫、韩愈极为推崇,著有《伐檀集》二卷。母亲出自建昌望族李东之家,她通经史、擅书画。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,黄庭坚自幼便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滋养。

    天赋早显:

    宋仁宗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(1045年7月28日),黄庭坚诞生于江西省修水县双井村。他自幼聪慧过人,五岁时,便能将《五经》熟读成诵,其记忆力和领悟力令人惊叹。七岁那年,他挥笔写下了《牧童诗》:“骑牛远远过前村,吹笛风斜隔岸闻。多少长安名利客,机关用尽不如君”,以稚嫩的笔触展现出对世态名利的独特洞察,才情初露锋芒。八岁时,父亲的友人要去参加科举考试,众人皆作诗送行,黄庭坚也在父亲的要求下创作,他很快便写出“君到玉皇香岸前,若问旧时黄庭坚,谪在人间今八年”,其敏捷才思,让众人刮目相看。

    淮南游学:

    嘉祐二年(1057年),黄庭坚在家乡双井村的芝台书院求学。然而,次年父亲病逝,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,家境瞬间陷入窘困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随母亲回到外婆家。嘉祐四年(1059年),年仅十四五岁的黄庭坚,跟随舅父李常前往淮南游学。舅父时任涟水军转般仓,良好的学习环境让黄庭坚得以畅游书海,遍览群书,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嘉祐六年(1061年),在扬州,黄庭坚结识了孙觉。孙觉极为推崇杜甫,在一次与诗人王平甫关于杜甫与韩愈的激烈争论中,孙觉发现了黄庭坚出众的才华,对他格外赏识,后来还将女儿孙兰溪许配给了他。

    科举与初入仕途 

    科举之路:

    嘉祐八年(1063年),黄庭坚参加洪州乡试,一举夺得乡元之位。次年,他满怀信心地赴京参加礼部省试,却不幸落第。但他并未气馁,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年),再次参加乡试。此次诗题是《野无遗贤》,主考官李询读到他诗中的“渭水空藏月,傅岩深锁烟”时,不禁拍案叫绝,称赞道:“此人不惟文理冠场,翌日当以诗名擅四海。”黄庭坚也因此再次名列乡元。治平四年(1067年),他终于在汴京的礼部考试中高中第三甲进士,随后被调任为汝州叶县尉。

    初入官场:

    宋神宗熙宁元年(1068年)春,黄庭坚前往汝州叶县赴任,然而因种种原因,直到九月才抵达,结果被依法拘禁,直到年底才得以释放就任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黄河以北遭遇地震和水灾,大批灾民涌入汝州叶县。黄庭坚作为县尉,积极奔走,全力安顿灾民,目睹灾民的凄惨境遇,他心中充满同情,写下了《流民叹》。熙宁三年(1070年),不幸降临,黄庭坚的妻子孙兰溪在叶县病逝,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伤痛,他写下《红蕉洞独宿》以寄托无尽的哀思。熙宁五年(1072年),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,凭借优异的成绩,被任命为北京(今河北省大名县)教授。次年,他与诗人谢景初相识,并续娶其女谢介休为妻,可惜谢介休于元丰二年(1079年)病逝,留下一女黄睦。

    ### 仕途起伏

    太和主政:元丰三年(1080年),黄庭坚携全家前往吉州太和县(今江西省泰和县)赴任,途中路过安徽潜山。潜山是佛道圣地,有南朝梁代宝志禅师所建山谷寺,还有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塔,黄庭坚有感而发“行憩宝公井,瞻礼璨师塔”,并从此自号“山谷道人”。到任后,正值朝廷大力推行王安石新法中的食盐专卖政策,一些不法官吏为求私利,不顾百姓死活,强行高价摊派食盐,致使民不聊生。黄庭坚对此极为愤慨,在《上大蒙笼》《劳坑入前城》等诗作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。同时,他还摘取后蜀末代皇帝孟昶《戒石铭》中的“尔俸尔禄,民脂民膏,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”,以表达自己仁政爱民的思想。元丰六年(1083年),他解去太和县令之职,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。

    入职京师:

    元丰八年(1085年),宋神宗驾崩,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,由倾向旧党的高太后执政,黄庭坚于四月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经司马光推荐,黄庭坚与司马康、范祖禹共同校定《资治通鉴》,十月,又被诏任为神宗实录院检讨官、集贤校理。元祐二年(1087年),苏轼想举荐黄庭坚为翰林学士,却遭到赵挺之的攻击,他称黄庭坚“轻薄无行,少有其比”。元祐三年(1088年),尽管黄庭坚在升迁著作郎后很快又被取消,但他与秦观、晁补之、张耒同任馆职,史称“苏门四学士”。元祐六年(1091年),《神宗实录》完成,黄庭坚虽由著作佐郎升为起居舍人,但诏命被中书舍人韩川驳回。这一年六月,母亲病逝,黄庭坚中断职务护母丧回乡。元祐七年(1092年),宰相吕大防举荐黄庭坚与秦观为正史编修官,黄庭坚却不想再卷入是非,多次上奏请求免去此职。

    被贬流放:元祐八年(1093年),太皇太后高氏驾崩,宋哲宗亲政,新党重新得势,黄庭坚因被视为旧党,开始了坎坷的贬谪生涯。绍圣初,他以校书郎坐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被贬涪州别驾,黔州安置。徽宗崇宁元年(1102年),黄庭坚任太平州知州,然而上任仅仅几日便被罢官。崇宁二年(1103年),他又因“幸灾谤国”获罪而被除名,流放宜州。 ### 晚年与逝世 崇宁四年(1105年),一代文豪黄庭坚在宜州黯然离世。直到高宗绍兴二十九年(1159年),他才被追授直龙图阁学士加太史。

    黄庭坚诗词众多,以下为你列举一些经典作品:

    《登快阁》:

    “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。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。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鸥盟。”

    《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》

    “投荒万死鬓毛斑,生出瞿塘滟滪关。未到江南先一笑,岳阳楼上对君山。”

    “满川风雨独凭栏,绾结湘娥十二鬟。可惜不当湖水面,银山堆里看青山。”

    《清平乐·春归何处》:

    “春归何处?春无踪迹谁知?百啭无人能解,因风飞过蔷薇。”

    《菩萨蛮·半烟半雨溪桥畔》

    “半烟半雨溪桥畔,渔翁醉着无人唤。疏懒意何长,春风花草香。江山如有待,此意陶潜解。问我去何之,君行到自知。”

    《寄黄几复》: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持家但有四立壁,治病不蕲三折肱。想见读书头已白,隔溪猿哭瘴溪藤。”

    《念奴娇·断虹霁雨》:“断虹霁雨,净秋空,山染修眉新绿。桂影扶疏,谁便道,今夕清辉不足?万里青天,姮娥何处,驾此一轮玉。寒光零乱,为谁偏照醽醁?年少从我追游,晚凉幽径,绕张园森木。共倒金荷,家万里,难得尊前相属。老子平生,江南江北,最爱临风曲。孙郎微笑,坐来声喷霜竹。”

  • 上一篇:黄庭坚生平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    TOPS

    • 热点文章
    • 捐款名单
     
    回顶部